晚上 8 点的父母——好困,我要睡觉了。
早上 7 点的父母——早饭已经做好了。
相信不少年轻人在家中会发现上了年纪的父母不仅很早就困了,早上很早就会醒,而且从来不睡回笼觉。难道上了岁数后,变得更加精力充沛了?
其实不是,这都是节律变化惹的祸!接下来,我们就来讲讲为什么上了年纪后睡眠时间就会变化。
(图片由AI生成)
年轻时要熬夜
老了却总早醒
“年轻时要熬夜,老了却总早醒”,这是很多人步入老年后的真实写照。研究表明,许多老年人都自动的过上了早睡早起的生活。他们经常在晚上 8~9 点就开始困了,清晨 4~5 点就自然醒了,而且很难再像年轻时候一睡个回笼觉。
展开剩余86%(图片由AI生成)
这种“睡眠相位前移”的根源,其实与人体内掌管昼夜节律的“生物钟”密切相关。人体内存在一套精密的昼夜节律调控系统,核心是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。它通过调控褪黑激素分泌、体温波动等生理信号,指挥我们“何时入睡、何时清醒”。
年轻人昼夜节律周期平均为 24.2 小时,而老年人虽然周期长度未缩短,但节律相位显著提前:褪黑激素分泌高峰比年轻人早 1~2 小时,核心体温最低点也前移。这导致老年人会比年轻时更早进入“困”的状态。
节律变化是因为老年人的光信号接收系统会开始退化。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晶状体透光率下降 ,这相当于给眼睛戴上了一副“黄色滤镜”,使得视网膜向视交叉上核传递的光信号减弱。除此之外,视交叉上核的功能会随着时间衰退。
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下降
老年人的睡眠结构也发生显著衰退,他们的深度睡眠(慢波睡眠)大幅减少。20 岁青年每晚约有 20% 的深度睡眠,60 岁老人降至不足 5%。这直接导致睡眠的恢复功能减弱,白天更容易疲劳。
除此之外老年人的睡眠碎片化严重,一夜醒来的次数翻倍。年轻人平均夜间觉醒一两次,且能快速重新入睡;老年人觉醒次数可达 5~7 次,且清醒时间延长。
在恒定光照和作息条件下,老年人仍比年轻人多 40% 的觉醒时间。年轻人的睡眠通常开始于体温下降、褪黑激素升高的“生物夜晚”,而老年人却可能在体温尚未充分降低时入睡,这使得老人的睡眠更容易被外界干扰打断,导致夜间频繁觉醒。
虽然快速眼动睡眠总量变化较小,但其分布时间明显前移。所以老年人常在凌晨进入多梦阶段,这也解释了他们经常抱怨“天没亮就做梦醒来”。
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睡眠问题?
虽然睡眠问题的出现是岁月不可避免会带来的,但我们依然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睡眠,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。
01
固定起床时间
即使夜间失眠,也坚持同一时间起床(误差<30 分钟),帮助稳定生物钟。这种规律性能强化大脑对睡眠-觉醒周期的预期,避免因补觉导致的生物钟紊乱。
建议每天保持相同作息,防止因延迟起床打破积累的睡眠节律。当身体形成条件反射后,到固定时段自然会产生困意,逐步重建健康的睡眠驱动力。
02
日间适量活动
下午3~5 点进行 3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或骑自行车),可使夜间慢波睡眠(深度睡眠)时长增加。运动时核心体温升高会形成体温波动曲线,运动后体温下降过程恰好与入睡时的生理降温需求吻合,产生天然的促眠效应。
同时,运动加速的代谢过程会促进多种睡眠因子形成,但需注意避免在睡前 3 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,防止交感神经兴奋影响入睡。
(图片由AI生成)
03
限制白天小睡
将午睡控制在 20 分钟以内,不会干扰夜间睡眠。这种"充电式小睡"主要停留在浅睡眠阶段,避免进入深度睡眠周期后被强行唤醒导致的睡眠惰性。
下午 3 点后应严格避免补觉,因这个时段产生的睡意是夜间睡眠需求的重要信号,白天过度补眠会削弱夜间睡眠压力,造成"越睡越累"的恶性循环。
最后,祝大家都能拥有好睡眠。
参考文献
[1] Pawson BA. History of retinoids. J Am Acad Dermatol. 1982; 6: 577-582.
[2] Ramchatesingh B, Martínez Villarreal A, et al. The Use of Retinoid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kin Cancers: An Updated Review. Int J Mol Sci. 2022; 23(20): 12622.
[3] Motamedi M, Chehade A, Sanghera R, et al. A Clinician's Guide to Topical Retinoids. J Cutan Med Surg. 2022; 26(1): 71-78.
[4] Goldfarb, Michael T. et al. Retinoids in Dermatology. Mayo Clin Proc. 1987; 62(12): 1161 – 1164.
[5] Retinoid or retinol? https://www.aad.org/public/everyday-care/skin-care-secrets/anti-aging/retinoid-retinol
[7] What is retinol burn and how to prevent it? https://www.healthline.com/health/retinol-burn
[8] Understanding retinoids & retinol skin care. https://ensoulclinic.com/understanding-retinoids-retinol-skin-care/
[9] Bushue N, Wan YJ. Retinoid pathway and cancer therapeutics. Adv Drug Deliv Rev. 2010; 62(13): 1285-1298.
[10] Uptodate. 维A酸. https://www.uptodate.com/
[11]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.维A酸类药物的分类及在皮肤科中的应用.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, 2006. [2006-09-01]
[12]维基百科. 维A酸.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
Kligman LH, Kligman AM. Lack of enhancement of experimental photocarcinogenesis by topical retinoic acid. Arch Dermatol Res. 1981; 270(4): 453-462.
Rosso JD, Harper J, Pillai R, et al. Tretinoin photostability: comparison of micronized tretinoin gel 0.05% and tretinoin gel 0.025% following exposure to fluorescent and solar light. J Clin Aesthet Dermatol. 2013; 6(2): 25-28.
*健康科普之健康生活方式*
来源:科普中国
发布于:北京市